小小白蚁要小心! 天天简讯
4月17日至19日
(相关资料图)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
赴湖北省长江干支流堤防
河北省卫运河堤防
就白蚁等害堤动物防治工作调研
他强调
要高度重视
白蚁等害堤动物防治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
大力提高防治工作能力和水平
确保河道堤防和水库大坝安全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利部印发通知
部署白蚁等害堤动物隐患应急整治工作
要求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和流域管理机构
做好白蚁等害堤动物隐患应急整治工作
严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今天
让我们一起了解
害堤动物——白蚁
学习
水利工程白蚁危害等级判定及检查方法
白蚁的危害
白蚁是南方地区最主要的害堤动物之一,其在土中建立巢穴,在临近水源且有适宜食物的温湿地带栖息繁殖。
白蚁危害具有隐蔽性、反复性和长期性,由于其在水利工程主体中筑巢繁殖,修筑四通八达的蚁道,极易导致工程渗漏、跌窝等险情,严重的甚至造成垮坝、崩堤等事故,是影响水库大坝、堤防等水利工程安全的重大生物隐患。
堤坝白蚁检测方法
对我国水库堤坝造成危害的主要白蚁种类是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分属土白蚁属和大白蚁属。
黑翅土白蚁
黄翅大白蚁
白蚁防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前,需先对白蚁危害的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明确白蚁种类、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白蚁防治方案,采取有效的白蚁防治措施,从而达到最高效的防治效果。
目前蚁情检查主要依靠人工通过表面迹象查找判定白蚁危害程度及部位,或者通过安装白蚁引诱监测装置,通过定期检查掌握白蚁危害动态。
有效的蚁情检查技术是取得良好的白蚁防治效果的重要保障。
1、检查范围
检查范围包括蚁患区和蚁源区。
蚁患区为受白蚁危害的水利工程主体及其周边区域。
检查蚁患区,水库工程为距大坝两端及坝脚线各50m范围以内,堤防工程为距堤脚线50m范围以内,高填方渠道为距堤脚线10m范围以内。
蚁源区是指蚁患区之外一定范围内存在白蚁危害,且可能转移危害到水利工程主体的区域。
检查蚁源区,水库工程为距大坝两端及坝脚线50—300m范围内,堤防工程为护堤地以外50m,高填方渠道为距堤脚线10—30m范围内。
数据参照《湖北省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2、检查方式
白蚁检查方式分日常检查、定期普查和专项检查。
日常检查由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承担,一般结合工程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进行,重点检查曾经发生过蚁害的部位。
定期普查一般每年开展2次,可选择每年春季和秋季,春季普查时间为4月至6月,秋季普查时间为9月至11月。
专项检查由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或主管部门牵头,白蚁防治单位参加,对水利工程进行专项检查。
3、检查内容
白蚁蚁巢的洞穴特征:
黑翅土白蚁主巢
判断蚁巢主要抓住三个特征:泥被泥线、分群孔和蚁道。
泥被泥线是指白蚁在外出活动时的遮蔽物。工蚁从巢内搬出均匀小土粒加上它的唾液制成薄层泥皮,厚度1mm左右,覆盖在取食物上或土面上。泥被成片,泥线成条。
泥被泥线
分群孔又称分飞孔、移植孔、羽化孔。是在白蚁分群季节里,巢内发育成熟的长翅繁殖蚁从巢内爬出地面,进行移植分飞专用的孔道。
分群孔
蚁道也称蚁路。指白蚁外出觅食、取水,或者为连接各巢腔而修筑的通路,也是白蚁活动时避光、避敌害的系统。
蚁道
具体检查内容包括:
依据水利工程主体是否有散浸、漏水、跌窝等现象,辨析是否由白蚁危害引起。
水库大坝、堤防迎水面浪渣中是否有白蚁蛀蚀痕迹。
检查工程表面泥被、泥线的分布密度、分飞孔数量和真菌指示物等。
蚁患区、蚁源区范围内树木和植被上泥被、泥线分布情况。
借助仪器设备探测水利工程主体是否有白蚁巢穴。
4、检查方法
白蚁检查方法分人工法、引诱法和仪器探测法。
人工法。主要有迹查法和锹铲法。
迹查法是由白蚁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在工程主体和蚁源区根据白蚁活动时留下的地表迹象和真菌指示物来判断是否有白蚁危害。
锹铲法是在白蚁经常活动的部位,用工具翻开白蚁喜食的植物根部,查看是否有白蚁活体或蚁路等活动迹象。
引诱法。在堤坝表面难以发现白蚁的地表活动象征时,可以采用引诱法诱来白蚁。引诱白蚁的方法多种多样,需因地制宜地选择白蚁最爱食的饵料作为白蚁的诱饵剂。
仪器探测法。应用探地雷达、高密度电阻率法等仪器探测白蚁巢穴。
5、危害等级
水利工程白蚁危害等级分Ⅰ级、Ⅱ级、Ⅲ级。
Ⅰ级:危害堤坝白蚁初建群体处于发展期、蚁巢很小很浅,蚁道系统不发达,还不能对堤坝造成损害。
Ⅱ级:危害堤坝白蚁群体已发育成熟,蚁巢和蚁道系统发达但还没有破坏堤坝结构的完整性,但在汛期高水位的的情况下,堤坝会出现散浸,湿坡等一般险情。
Ⅲ级:危害堤坝白蚁群体成熟且达到一定规模蚁巢和蚁道系统已经破坏了堤坝主体的完整性,在汛期高水位的情况下、堤坝容易出现严重的险情或导致堤坝垮塌。
每个等级判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Ⅰ级
(1)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发现白蚁活动地面痕迹或取食点,每单元少于10处。
(2)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开挖出蚁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径小于或等于250mm,或最大蚁后体长小于或等于30mm。
(3)检查单元蚁患区内白蚁巢真菌指示物只有1处,分飞孔数量小于或等于5个。
(4)检查单元蚁源区内仪器探测疑似蚁巢在3处以上、或开挖出成年蚁巢1处。
Ⅱ级
(1)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发现白蚁活动地面痕迹或取食点,每单元大于10处以上的。
(2)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开挖出蚁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径大于250mm且小于或等于350mm,或最大蚁后体长大于或等于50mm。
(3)检查单元蚁患区内白蚁巢真菌指示物多于1处,或分飞孔数量多于5个。
(4)检查单元蚁源区内开挖出成年蚁巢多于3处。
(5)检查单元内因白蚁危害造成的湿坡、散浸、塌窝等现象。
Ⅲ级
(1)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开挖出蚁巢,主巢巢腔最小直径大于350mm,或最大蚁后体长大于50mm。
(2)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发现较多白蚁成熟巢群。
(3)检查单元坝体出现贯穿性蚁道。
(4)检查单元内白蚁危害造成漏洞、跌窝、脱坡等严重危害迹象。
6、检查记录与报告
根据白蚁地表活动痕迹或仪器探测到有白蚁隐患位置,应在水利工程白蚁普查登记表中绘制分布示意图,并及时编写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应包括工程概况、普查情况和防治建议。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白蚁检查结果。
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逐年将白蚁检查、防治资料收录整编,建立白蚁防治档案。
7、应急处置
发生重大危害蚁情时,应启动白蚁防治应急预案。发生严重危害蚁情时,应安排专人进行观测,并尽快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发生中度危害及发生大面积突发性白蚁活动时,应立即标识和用防蚁沟封闭白蚁危害区域,进行灭杀,加强观测,做好记录。
汛期或高水位期间,由蚁害导致工程出现散浸、漏水、跌窝等险情时,按照“先抢险后治蚁”的原则进行应急抢险,水位退至安全水位以下再进行白蚁危害处置。
来源:水利部运行管理司
参考资料:《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规范》《湖北省水利工程白蚁防治技术规程》《建设工程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标准》
(责编:王仁宏、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