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聚焦 > 正文

重点聚焦!疏导孩子不良情绪 营造和谐成长环境

2023-06-01 15:11:36 每日新报

我们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防更重于治。对于和孩子们关系最为亲近的父母或家人,要将孩子日常的行为和表现关注起来,当孩子感到了压力或者情绪上出现了变化,应该及时地发现并给出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们正确地化解情绪问题,不至于将情绪压抑在心中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些情绪压抑的外向表现,便于我们去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

第一,孩子平时很少出现大喊或哭泣的情况,但会因为小事儿爆发情绪。比如因为父母不经意的一些话语就发脾气,一些小事儿的情绪爆发已经标志着亲子关系中或孩子自身存在了一些潜在的问题。这种现象提示孩子可能存在着愤怒-压抑-爆发的情绪管理不良循环,需要及时警觉,这种现象常见于有过度内向、缺乏安全感、自卑、追求完美性格的孩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二,当孩子感到压力时,比如考试临近时,感到不安,还会分心,孩子总是喊累,容易发牢骚和抱怨,即便休息也缓解不了,但是在玩游戏和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兴致勃勃、精力充沛,会通过逃避的方式避免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情绪,如果存在着情绪疲劳的现象,需要及时进行情绪疏导。

第三,家人会觉得孩子在人前人后是完全不同的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拥有两副面孔”。孩子自己独处时可能会感到疲惫、焦虑或倦怠,而在别人眼中却是成熟、自信、冷静的表象,这可能是情绪压抑的表现。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外人面前彬彬有礼,但往往和自己最亲近的家人容易情绪失控,爱生气、发脾气。

第四,孩子会从第三视角体验生活,比如孩子在参与朋友聚会或者家庭聚会等氛围比较轻松的活动时,总是处于一种旁观者的角度,不能感受并参与到快乐的氛围中,让人感觉疏远,很难亲近,有“格格不入”的感觉。其实,孩子感觉人在群体之中,心却在群体之外,这种现象要高度重视,孩子可能存在着焦虑、抑郁情绪困扰。

第五,不喜欢和情绪化的人相处。长期情绪压抑的孩子对哭泣或者喊叫有“尴尬和不雅”的刻板印象,因此在遇到情绪外放的人时,会纠结如何回应,也不知该如何安慰情绪化的人。

第六,逃避对抗,不会应对自己情绪的源头,无法深入思考也无法告知他人自己心烦的原因。孩子多半抱怨晚上学习到很晚,白天上课难以集中精神,每天都感觉很累,学习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家长劝导又比较抵触,这种现象也可能存在着过度紧张地学习,缺乏适当的放松时间,还有就是睡眠严重缺乏也会导致以上情况。

如果家人在生活中发现孩子出现了上述问题,就应多多进行关注,不良情绪的产生是表明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中出现了问题,并需要改变和修复,家人就应及时引导孩子去接纳这些情绪,分析它产生的原因,并为此做出改变。家长朋友们要享受父母的角色,倾听与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休息时间可以带孩子一起运动,一起打一场球,或者利用日常琐碎的时间和孩子谈谈心,都是增进与孩子互动的方法。找到适宜与自己孩子融洽相处的方法,也非常有利于在孩子出现情绪或心理问题时及时地化解,让大家一起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孩子的不良情绪来自哪里呢?除了我们常说的孩子的学业压力,社交问题以及家庭环境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来自于家长的焦虑。我们常说“内卷严重”,成年人的压力和竞争也转向了孩子们的世界,过度的竞争让教育失去了初心,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掌握学习能力方法和知识本身的初衷,那么给孩子的压力一定会有,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最终也会导致孩子的不良情绪产生甚至于心理问题的出现,作为家长,首先要合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己的焦虑和压力“传染”给孩子。

原文作者

刘莉莉 天津雅安光电创业园区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天津市现代健康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人社局、卫健委备案职业技能标准编审专家。

张新军 天津市安定医院主任医师、睡眠医学科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睡眠障碍协作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北方精神医学论坛委员会委员、天津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郑运良 新健康栏目特约顾问、中国保健协会心理保健分会会长、天津市睡眠研究会副会长、人社部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高级考评员、人社局营养配餐裁判员、天津餐饮协会膳食营养专业委员会顾问。